一個不告訴你名字~思覺失調症的故事

2021-06-13
下列是一位案例所描述的真實故事,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在描述他的思考、情緒和行為受到干擾解構的思考,如下:

我的肩膀上有一個惡魔,他們總是跟我說:他們評論我,責罵我,嘲笑我,他們還會彼此爭論吵架。惡魔的聲音好大,他到我聽不見別人說話,大到我甚至擔心他們被別人聽到。我覺得世界很可怕,有人要傷害我。

我常覺得有強大的外力在操控我,植入思想在我的大腦裡。我常覺得世界需要我拯救。我常覺得人們聽得見我在想什麼。你們知道我在想什麼,對吧?原本無法理解我說的話,他們告訴我:嗯,有點混亂,我聽不大懂!他們說:嗯,你今天過得好嗎?我得到了一個漢堡,我說。我不太了解?漢堡是獅子變成的,某些事情發生了,有兩個人,不!不是鯨魚,帶著書本和鉛筆逃去了太平洋,太陽從東邊升起。嗯,為什麼要逃走?他們欺負我,你明白的,漢堡的生菜裡有一隻蟲。

  • 思覺失調症特徵
    思考,情緒及行為受到干擾,解構的思考,意念之間沒有邏輯上的關聯;有錯誤的直覺與注意裡;缺乏情緒表達及有時會有不適宜的表達;有動作行為之間的問題。在人群中退縮,常常有奇怪的信念或幻覺。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會入侵人的各種面向,包括思考、感覺及行為的方式,而這些症狀會使患者難以維持穩定的工作和有獨立的生活,甚至會干擾與其他人的親密關係,惹來別人對患者的嘲笑或迫害。然而這些個案的自殺風險也是高的。思覺失調症的終身盛行率大約1%,男生略多於女性。

    發病期有時在孩童時期就開始,但通常出現在青少年晚期或者是成人早期之間,通常男性比女性早發。

    思覺失調症的個案通常有數次的急性發作,以及在兩次發作之間有一些比較不嚴重,但仍然會使之衰弱的症狀。

  • DSM-5思覺失調症的診斷準則
     下列症狀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且持續至少一個月;
     ⑴、⑵或⑶中至少要有一個:
     ⑴妄想:一種錯誤信念卻深信不疑
     ⑵幻覺:沒有外界刺激感覺器官卻感受到自己存在
     ⑶解構的語言
     ⑷解構或僵直的行為
     ⑸負性症狀(退縮、認知功能下降、情緒平淡)
    發病後,工作、人際關係或自我照顧功能下降。有病徵的時期至少持續六個月,或者在前驅或殘餘期,負性症狀或是至少兩種符合上述⑴至(4)的症狀以較不嚴重的形式呈現。
  • 正性症狀
    正性症狀(Positive symptoms)包括過度和扭曲,像是幻想和幻覺。因此多數的狀況下,正性症狀是思覺失調症的急性發作特徵。
  1. 妄想:一種錯誤信念卻深信無疑;也就是說此信念與事實相反,即使有否定的證據仍然深信不疑,例如有被迫害妄想,而妄想的其他形式分為有幾種:例如腦袋裡有些想法不是自己的,而是被別人注入了電腦晶片;某人很相信他們的想法被傳送出去,所以別人也會知道他正在想什麼,會疑神疑鬼的看著路人,認為別人能夠聽到他的想法。有誇大妄想的重要性、權力、知識或身分。有關聯性意念,會將不重要事情納入妄想的架構,認為自己在他人瑣碎不重要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偶然會聽到別人說話卻以為人家在談論他。
  2. 幻覺:沒有外界刺激感覺器官去感受到刺激存在。聽幻比視幻覺更為常見,有74%的思覺失調症有幻覺,例如聽到爭吵的聲音,甚至聽到評論他們的行為的聲音。聽幻覺的個案會將自己的聲音誤以為是其他人的聲音。從臨床神經心理學來探討,神經造影的研究已經檢視聽幻覺發生時大腦的變化,而研究發現個案聽到聲音時,在部洛卡區(Broca's area) 前額葉左側是掌管語言的區域,以及威尼克區(Wernicke's area)位於顳葉是負責了解語言的區域有較多的活動。這也表示前額葉與了解說話的顳葉之間連結出了問題。大腦與言語產生相關的區域最為活耀,例如部洛卡區,而在顳葉中據言語處理和理解有關的區域也是十分活耀。

        幻想和幻覺是為思覺失調症的典型症狀,他們並非是獨特的症狀,也會有其他的心理共病,包括雙向情緒障礙症、憂鬱症、物質使用障礙症等等。

  • 負性症狀 
    負性症狀是指行為缺陷,像是缺乏動機、社會理性、愉悅感和情感表達。這些症狀持續到急性期之後,對個案的生活有相當的影響,同時對於預後也很重要,再出院兩年後,具有多想負性症狀的生活品質較差,例如職業功能缺損、朋友變少。以下並逐一說明負性症狀:
  1. 無動機或冷漠:缺乏動機,沒有興趣和能力持續日常活動,包括工作、上學,從事喜歡的嗜好或社交活動。
  2. 無社會性:有嚴重的社會關係缺損,可能朋友少,社交技巧不佳,沒有興趣人相處,也不想與家人、朋友或伴侶建立親密關係,更喜歡花很多時間獨處,顯得社會疏離和冷漠。
  3. 失樂症狀:思覺失調症個案在預期性愉快感的方面有不足,但在即時性的愉快感也沒有缺陷。
  4. 鈍化的情感:缺乏外顯的情緒表達。神情可能是茫然的看著你,臉部肌肉鬆垮、兩眼毫無生氣,且情緒平淡。
  5. 貧語症:說話量變少,不會說太多,只用一兩個字回答問題,也不提供詳細說明。
  • 解構症狀
    解構症狀分為解構的語言和解構的行為兩種。
  1. 解構的語言:稱為形式思考障礙,在組織想法和陳述想法使人難以理解而出了問題。也可能呈現思想連結鬆散或是思考脫軌的情況,個案比較能與聽者溝通,但無法維持在一個話題上。這是與執行功能的問題有關,包括問題解決、計劃、在思考和感覺之間所做的連結。因此,解構的語言和知覺語意訊息的能力是有關的。
  2. 解構的行為:呈現許多,可能莫名其妙的急躁、穿著奇裝異服、行為幼稚、囤積食物、收集垃圾等等。行為和組織能力無法合乎社會標準,因此在執行日常生活的任務上也會有困難。在DSM-5解構行為的表現之一就是僵直症(Catatonia),此症狀有重複一些知識與動作,會有奇怪的或複雜的一連串手指,手和手臂的活動表現,常常看起來是有目的的。有些人表現出活動量異常增加,包括非常激動、用力揮動四肢,以及在躁症的時候巨大的能量消耗。甚至僵直性的靜止,這些不尋常的姿勢會維持一段很長時間。

圖片和個案描述:
https://sites.google.com/site/environmentaltoxicologylsd/home/zi-liao-sou-ji/san-si-jue-si-diao-zheng?tmpl=%2Fsystem%2Fapp%2Ftemplates%2Fprint%2F&showPrintDialog=1

參考文獻:
Kring, A. M., Davison, G. C., Neale, J. M., & Johnson, S. L. (2017)。變態心理學【張本聖、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曾幼涵譯,第三版】。雙葉。(原著出版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