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演講旅程
如此的地質結構,從海中隆起及長期受到風化、侵蝕的作用影響,逐漸形成園區內常見的洞穴、峽谷和陡崖成為特殊地形景觀。園區裡蘊藏著森林寶藏Forest treasures,其中特色的動物包括台灣獼猴、梅花鹿、赤腹松鼠、灰面鷲、食蛇龜、大白斑蝶⋯⋯,精彩的自然生態在森林裡尋寶。步行通往墾丁國家公園的路上,就有一群獼猴台灣在樹叢裡攀樹與跳躍,在觀察人類手上是否有食物,我想如果我手上有食物就有可能會被牠們搶奪,這是我以前在吳哥窟的經驗。
墾丁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介紹恆春的歷史人文,龜仔用社遺跡早在1662年鄭成功派兵與龜壁灣(車城)登陸,也是今日恆春漢人開發之始。1683年清政府入主台灣,琅橋隸屬鳳山縣。1830年部分馬卡道人由阿猴今日屏東地區遷居琅橋。1867年3月,美國商船事件因船難誤闖,被龜子視為侵略者襲擊殺害;6月美國派兵登陸報復,與原住民激戰後撤退。1871年,八瑤灣事件琉球人民船難遇害。1874年牡丹事件琅橋十八社歸順日本。1883年鵝鑾鼻燈塔使用。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清朝政府割讓台灣給日本。
恆春有一種特色的植物是「瓊麻」,往恆春市區內灣的道路上有通往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瓊麻產地為熱帶美洲,在20世紀初被引進台灣,幼苗栽種在恆春熱帶植育場,是製作繩索的主要原料,被種植在恆春半島,也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恆春隨處可見居民抽麻、晒麻,為國家賺取可觀的外匯。
墾丁國家公園裡有一處望海臺,前方地勢陡峭的岩塊是墾丁地標「大尖山」,被樹叢擋住只能微微看見凸出的地方,但這裡是南台灣的最尾端,是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貓鼻頭。
另外,墾丁國家公園裡有植物界的自然現象,也是植物界的戰爭-白榕與茄冬,園區的解說員介紹牠們相互糾纏在一起,接觸到地以後就自己變壯,然後就可以支撐,延展和擴展各自的地盤,並且透過爭奪是為了想要吸收養分,形成了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一旁的遊客笑著說:「這就像是俄國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園區解說員幽默的說:「白榕與茄冬牠們植物界的戰爭不知道還要開打幾年呢!」
墾丁園區的珊瑚礁洞穴岩是千百年來,逐漸累積成瀑布般的片狀石簾,在岩壁上形成鐘乳石,在洞穴底部堆積成石筍。洞穴中有岩溶作用沉澱而成的洞穴岩景觀。洞穴外的雨水,沿著石壁流下的過程中因水分蒸發而結晶,洞穴岩景觀有著清爽與幽靜,這裡稱為仙洞Fiery Cave,裡面介紹寶蓮燈The Lotus lamp、石瀑Stone waterfall……,鐘乳石讓人充滿很多的想像和聯想,也是它們的名稱由來。
我聽墾丁住在當地的居民說,在恆春市區有著名的美食,例如旅遊雜誌報導蔥花與麵粉的優美結合,鼎食芳蔥油餅和小龍湯包;蔥油餅酥香層層疊質感,是經過反覆重疊才成,蔥花也特別美味,是從宜蘭送來的三星蔥,並且芳香四射;鮮肉包封存肉汁,是另一個強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