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的普魯克薩爾大廳(Prunksaal),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書館之一。建築風格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8世紀初期,展現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輝煌。壯觀的大廳: • 長達80米的華麗大廳 • 高聳的拱頂裝飾著精美的濕壁畫 • 金碧輝煌的裝飾和雕刻細節 • 大理石柱子支撐著雄偉的建築結構豐富的藏書,館內收藏超過20萬冊珍貴古籍,包括中世紀手稿、早期印刷品等珍貴文獻。具有歷史價值,這裡不僅是圖書館,更是奧地利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徵,見證了歐洲知識和學術的發展歷程。雕像裝飾,在大廳內擺放著多尊白色大理石雕像,包括皇室成員和重要歷史人物的雕像。
皇帝查理六世(1685-1740)下令為其宮廷圖書館建造這座世俗巴洛克建築的瑰寶。普魯克薩爾大廳於1723年至1726年間,根據著名宮廷建築師約翰·伯恩哈德·費舍爾·馮·埃拉赫的設計建造。天花板濕壁畫由宮廷畫家丹尼爾·格蘭於1730年完成。普魯克薩爾大廳佔據了約瑟夫廣場的整個寬度,長77.7公尺、寬14.2公尺、高19.6公尺。兩個側翼和一個圓頂空間形成了大廳的三部分結構。入口翼的濕壁畫描繪世俗和戰爭主題,而後翼鄰近霍夫堡,其濕壁畫展現了皇帝及其宮廷的原始入口,並以天堂與和平的寓意為主題。圓頂下約30公尺高的濕壁畫呈現了查理六世的神化場景,即「神格化」,寓意著圖書館的建立。如今,普魯克薩爾大廳收藏了20萬冊1501年至1850年間的書籍,其中包括薩伏伊親王歐根(1663-1736)在中央橢圓形區域的1.5萬冊藏書。所有這些書籍都已數位化,可透過圖書館的線上目錄免費查閱。
皇帝查理六世(1685-1740)下令建造這座世俗巴洛克建築的瑰寶作為宮廷圖書館。國家大廳於1723年至1726年間,根據著名宮廷建築師約翰·伯恩哈德·費舍爾·馮·埃拉赫的設計建造。天花板濕壁畫由宮廷畫家丹尼爾·格蘭於1730年完成。國家大廳佔據了約瑟夫廣場的整個寬度,長77.7公尺、寬14.2公尺、高19.6公尺。兩個側翼和圓頂空間形成了大廳的三部分結構。入口翼的濕壁畫描繪世俗和戰爭主題,而和平翼鄰近霍夫堡,展現了皇帝及其宮廷的原始入口,並以天堂與和平的寓意為主題。圓頂下約30公尺高的濕壁畫呈現了查理六世的神化,寓意著圖書館的建立。如今,國家大廳收藏了20萬冊1501年至1850年間的書籍,其中包括薩伏伊親王歐根(1663-1736)在中央橢圓形區域的1.5萬冊藏書。多語言資訊表(德、英、俄、法、義、西)www.onb.ac.at/infosheet.pdf
這座圖書館被譽為"世界最美圖書館"之一,不僅因其建築之美,更因其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而聞名於世。對於書籍愛好者和建築藝術愛好者來說,這裡都是必訪之地。www.onb.ac.a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