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師:論述認知行為治療和存在主義治療
Sue、Arredondo 和 McDavis(1992)以及 Arredondo 和她的同事們(1996)提出諮商心理師多元文化能力三個層面:信念態度、知識以及技巧。先整理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師需要具備的信念態度、知識、技術介入策略,接下來再論述認知行為治療和存在主義治療兩種取向的適用性和限制。
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師需要具備信念態度、知識、技術與介入策略,並依序說明如下:
- 善用多元文化諮商師的信念態度:
不會有個人偏見、價值或問題的存在,不至於干擾與當事人的治療工作,能與他們建立關係和最佳福祉為考量,檢視和了解,並尊重他們的信仰、信念、價值觀、教育水平、經濟地位、種族、國籍、性別、性取向、宗教、文化和次文化,並忠實反思自己對這些文化價值觀及偏見與他們的相處仍覺得自在。 - 善用多元文化諮商師的知識:
擁有知識條件包括個人文化、人種特性,能檢視自己對於不同文化的態度、信念、情感,了解當事人的世界觀例如:歷史背景、傳統習俗和價值觀,並能掌握社區特性及資源。 - 善用多元文化諮商師的技術與介入策略:
與不同文化背景工作時,需要運用特定的技術,不會強迫當事人配合某一種諮商取向,而是能清楚了解諮商技術其實有文化限制。
從認知治療法和存在主意治療這兩種治療取向的應用,說明不同文化背景個案上的應用和限制,如下:1. 認知治療法
⑴ 適用性:
- 理情治療法REBT:藉由演繹法駁斥非理性信念,治療關係較積極主動,具指導性。
- 認知治療法CT:藉由歸納法的蘇格拉底對話處理自動化思考。
- 認知行為矯治CBM:自我教導訓練是運用逐步自我養成練習步驟,結合的技術包括:系統減敏感法、示範法和行為預演。
- 壓力免疫方法整合:提供資訊、蘇格拉底對話、認知重建、放鬆訓練、行為演練、自我監控、自我教導、自我增強。強調行為改變三階段:自我觀察、開始新的內在對話、學習新的方法。
⑵ 限制性:
三者的假定壓力情緒是不當的思考結果,當治療師挑戰不同文化的當事人時,可能會是在質疑他們的信念和文化,尤其REBT和CT的治療概念聚焦在改變個案的思考歷程,是相當結構化的;而CBM則認為應該在新思考中融入個人的行為才是有效。
三者比較是強調因果線性思考方式來運作,並辨認出人不適應的行為。此治療派典蘊含其治療的美意,但對於不同文化差異的當事人可能缺少了彈性和開放的態度,較無法依據當事人的需求調整介入策略。
治療者的主導性強,以教導當事人去質疑治療過程,如此積極的治療角色可能讓不同文化的當事人對於治療者產生依賴,依賴治療者幫他決定什麼才是理性,以及用什麼樣方式來解決問題。
2. 存在主義治療
⑴ 適用性:目標是協助當事人面對焦慮,找到真正的行動,引導當事人創造有價值的成長。治療關係強調汝/我關係,尊重當事人有潛能處理自己的困難,並負起責任發展自由。存在主義治療學派是最不強調治療技術的運用,在治療歷程中諮商師有一定的自由度,能發展個人所偏好的諮商風格,協助當事人澄清問題、探索存在的意義和探索中找出頓悟,引導當事人擁有更高的覺察力,以及協助當事人找到方法內化價值觀,以具體方法付諸實現。
⑵ 限制性:
然而存在主義並沒有明確系統性的說明,在原理和實務方法上對於不同文化的當事人可能會對語言感到有種神秘感,概念沒有系統性而感到困擾。諮商師的治療風格也可能會讓他 們覺得有種含糊、籠統的語言風格,使治療變得困難。
由於此治療派典過度強調了個人主義,而忽略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問題,進而限制了他們的能力而影響生活方向。即使他們的內在改變了,也很難期待種族主義、岐視和外在壓迫會帶來改變,讓他們會感到有種挫折感。
閱讀書籍:Corey,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