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德意志-教育與工業
我有幾年的時間喜歡購買德國小物,德國小物成為了我的舒壓日常,貨源主要來自我之前研究所畢業的同學,她已婚後長年久居德國,並育有兩位孩子,從小接受德國教育。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孩子要上小學前,小學老師會List清單,清單標記需要入學前購買的文具用品,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來德國對教育的嚴謹,其中我得知,原來 L夾最初是德國人發明的,小學教育開始會訓練孩子井然有序的生活,擁有整理與收納的習慣。
德國也是我很嚮往的旅遊之地,在多年前打從我心底就一直想去,心裡念著很多年,只是在很多時空背景下還無法如願,但我相信會有這麼一天會發生,一直充滿著希望感,我想先飛往荷蘭停留看美術館,例如維梅爾的帶著珍珠耳環少女、米勒的拾穗,轉機飛往德國柏林且一路探訪往南德,然後到達奧地利……,還有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我充滿著許多奇幻想像。
我對德國充滿著好奇,我藉由展覽、書報、專題節目整理德國教育與工業並做紀錄,也期待有一天我會實現德國的奇幻旅程。
輸在起跑點的德式教育
德國幼稚園是不教孩子寫字和識字,而且是在教孩子如何融入生活。德國幼稚園小朋友無論男女都要進廚房,學做切菜、做沙拉,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
德國小學只要念4年,若成績好就可以往大學生涯發展,若不想升學,五年級開始通往技職之路。
德國教育父母的價值觀,孩子需要學習社交技能,也需要學習音樂或培養嗜好,同時要有時間發揮想像力和個人的創造力。
德國教育小學三年級起還可以選擇要學英文或法文。在德國教育即使沒有高學歷,也會有一技之長來過生活,因此不會對大學文憑有迷思。
德國柏林的雙軌教育
柏林大學有1700多位學生,其中就有1600位接受雙軌技職教育。這些大學生已經在企業工作,月薪約台幣$45,000並身兼學生的身分。德國教育對青年的重視,需要有創新的思想,注重創造力的教育。而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培養孩子的軟實力。
主張廢核,能源轉型,改變未來
德國人的嚴謹精神,求精求益,有著追求卓越的性格,同時也造就了德國人在製造業的發展。主張廢核,能源轉型,要成功能源轉型,節能是第一步。
德國的工業教育是非常著名,例如在德國政府能源的帶領下改變未來,最有名的永續建築是經歷八年的時間改建,也就是國會大廈,設計半圓形透明玻璃的建築物,中間有360面鏡子,看似屋頂帶著一頂玻璃皇冠。中間有個倒立的三角錐組成360面鏡子,有省電的功能。在玻璃的頂端處,有一個小廣場,可以在上面散步觀看,上面屋頂有圓形像似通風口,可以調節空氣,且冬暖夏涼,還可以供應八成電力,並減少90% 的能源,這座國會大廈是走向環保能源的代表作。柏林中央車站屋頂有著780片太陽能板,直下著月台,以及德國高鐵也是環保旅程。
原本注重環保綠化的德國人,全民進入發電時代,目前有超過百戶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自行發電,政府發展八千億,發展再生能源。不僅如此,柏林市政府藉由多元城市的App,讓民眾可以找到租用電動車,只要一刷卡就能啟動電動車並準備開車。換算起來比坐計程車便宜,車子好開,也不需要買車。因為很多汽車使用汽油,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搜尋與借用, 就能租借電動汽車,若以20分鐘車程卻是不到6歐元,大概不用花費220元的台幣,比坐計程車還便宜,而且還可以隨開隨停。
在德國還有節能屋,風力發電往室內,新鮮空氣可以帶往室內,在通風科技之下,賺到了八成的室內能源,能源自給自足,整個住家像是小型發電廠,就連自助腳踏車也可以自家加充電。在德國有很多舊屋改為節能新屋,因為德國電費很貴,是台灣電費的五倍,因此德國政府鼓勵推展節能屋,甚至屋子設會有節能標章。
德國人德意志的性格,嚴謹、求精求益、追求卓越,造就德國人對教育、工業、建築、美食、藝術和美學,從古代和現代相互交錯,感性之羽、理性之翼,有著獨領風騷的品味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