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悲傷

2021-04-03
太魯閣號人為意外事件帶來沉痛和悲傷的感覺,覺得生命非常的脆弱,有種無助感卻讓人無法改變事實所產生的悲傷和哀傷的感覺。
前幾天看過一篇專欄,在談如何走過悲傷的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看到蝴蝶掙脫的想破繭而出,過程好像很痛苦,所以他好心的把繭打開。結果這隻半成形的蝴蝶因為翅膀卻把力氣飛不起來,最後掉到地上死了。蝴蝶的翅膀本來可以掙脫的過程完全發育,小男孩片刻的好意反而害了牠。
從這篇小故事告訴我們成長是需要時間,有些痛苦與悲傷是需要時間沉澱,走過悲傷的歷程至少有四哀慟之旅的重大任務:

1.接受失落的事實-增進的死亡的現實感
2.體驗悲傷的痛苦-促進情緒表達與宣洩
3.適應死者已逝的新環境-學習順應失落後的環境
4.把情緒的活力投注在其他的關係上-重新投入生活和新的關係

當我們失去心愛的人總會有許多的傷痛,所以並不是要將悲傷移走,重要的是個人更有能力處理和完成的事宜。因為悲傷讓我學會謙卑...,讓我比以前更完整。
哀傷與難過有密切的相連性,哀傷是一個人失去原來所擁有,所重視的人事物之後所呈現的自然反應,由於對這些人事物有個人有強烈的情感連結,所以當失去了會令個人難以接受和痛苦萬分。每個人對哀傷經驗都是獨特的,從哀傷到復原的時間皆不同,不同學者觀察到哀傷有一套程序,分為早期哀傷,劇烈悲痛和消退期。

1. 早期哀傷: 震驚,接著否認、不敢相信或生氣、憤怒、怨天尤人。

2. 劇烈悲痛:有沮喪、自責、懊惱、哭泣、失眠、吃不下、睡不著、捨不得的情緒。

3. 消退期:能逐漸接受和平靜下來,調整人生觀,恢復平衡與繼續生活下去。

哀傷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消退,要從哀傷中復原,我們需要學習處理在關係中的失落,以及未了結的部分,找到它和完成它,並不是遺忘,也不是轉移注意力,才能真正的說再見。


看見這則人為的意外事件,也讓我體悟到失落、悲傷或難過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提醒我們發現自己會害怕失去重要事物,也體悟到當無法放手將是可能過去沒有處理好的部分。有時雖然還是會想念到失去的人事物而傷心,當願意慢慢一點一滴重整過去的經驗,開始復原及重新轉化賦予新的意義,也會使我們的生命經過哀傷的淬煉而更加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