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展開知性旅程

解夢

2021-03-19

分析心理學如何理解夢?以完形取向對夢工作的描述,夢境出現的訊息都是內在自我的表徵。以主客觀方式看待夢的影像,代表人物就是榮格學派夢的解析之特色,強調夢的成分具有主題時,進行客觀分析將會有幫助,例如家庭成員的陰影投射;家庭策略夢是個人對未來事件的先行體驗或人格對立面的補償作用 ;而佛洛伊德學派將夢視為通往潛意識的最佳途徑,夢是個人潛意識被壓抑和扭曲而引起,夢又分為顯性和隱性內容,顯性內容在意識上記得夢的情節,而隱性內容則是夢的象徵意義。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怎麼想他和家人的關係? 從青少年的對話裡來看看孩子的心理與情緒反應,同時也讓我們看見青少年的心理特徵。

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塑造了我們的性格,有些孩子從小在家中被迫成為擁有高功能的孩童,需要完成超齡的任務,例如在家中擔任照顧家人的重要角色,或者是需要協助父母承擔經濟的角色,協助承擔父母的角色與職責,如此成長的經驗,很容易在家中成為了一位超齡、高度成熟的小大人,我們稱為「親職化孩童」。

「同床異夢」(The Break-up)是一部以吵架分手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在表達男女分手,從一段關係、一段感情,到純粹只有「分手」。影片在談男女生活價值觀差異頗大,男主角是在觀光巴士上帶團的導遊,而女友則是在高級藝廊賣畫。伴侶倆人已同居兩年,有一天邀請雙方家人來家裡晚餐,餐會結束後女友希望男友能幫忙洗碗,男友郤想先玩手遊,伴侶倆人開始大吵了一架,彼此冷戰和開戰,兩人開始離分手之路越來越近...

這是全球暢銷小說感動改編這故事,也是生命教育暨校園反霸凌的一部動人的影片。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蹟… …
《奇蹟男孩》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電影,由史蒂芬·切波斯基執導,並與傑克·索恩及史蒂夫·康拉德一同編劇,劇情改編自R·J·帕拉秋所著的同名2012年小說。該片由茱莉亞·羅勃茲、歐文·威爾森、雅各·特倫布雷與伊莎貝拉·維多維克等人主演,講述一對父母努力幫助兒子克服他那畸形的臉部帶來的異樣目光及霸凌(引自維基百科)。

回彈力:就是你有多快從打擊中恢復過來。當你與到挫折或困難時,你是很慢才能恢復的人,還是快速回覆的人?

展望:就是反映出你能維持正向情緒多長和多好。悲觀、基本型的人,他們的驕傲和快樂都不能持久。在極端負面的人很難經驗任何時間長度的快樂,在臨床上他們是憂鬱症或藥物上癮的危險群。

1965年,也就是70年代認知心理學剛剛起步,這個心理學指派是研究人們如何知覺、記憶、解決問題、說話等等的行為。當時沒有什麼空間可以容納情緒,

尊重還是限制?藉由人權教育暨性別平等教育電影欣賞,描繪家庭、生活基本人權的不同樣貌,喚起對生命尊重的力量,宣揚尊重、友善、和平、包容等人權普世價值。